1960年6月的一天,一个看起来还带点孩子气的女孩,轻轻推开了陈赓家的门。在卫兵的带领下,她一路走到了陈赓的书屋里。一见到陈赓,她就大大方方地开始介绍自己。
陈伯伯,您好!我是左太北,师大附中念书的学生。今天特地来找您,想问您几个事儿。
陈赓一听女孩的名字,感觉好像在哪听过,但就是想不起来,他问:“左太北?你是哪个家庭的小丫头啊?”
女孩直接回答:“我爸是左权!”
一听这话,陈赓心里头那个激动啊,根本就憋不住。要知道,左权可是他黄埔军校那时候的铁哥们儿。于是,陈赓就直接问了:
嘿,这不是左权家的姑娘嘛,都长这么高了,找大叔有啥事情要帮忙啊?
女孩这才缓缓跟陈赓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。今年,左太北高中毕业了,受老爸的影响,她特别想考军校。结果,报了哈军工却因为政审没过关被刷了。高中校长就建议她来找陈赓问问看有没有什么办法。
陈赓一听,心里也是直犯嘀咕:“烈士的娃怎么政审会不过关呢?这里面肯定有啥不对劲。”
后来,陈赓经过一番仔细打听和了解,这事儿总算是水落石出了...
【“我的父亲左权”】
左太北打小就没见过爹,对爹的印象全靠娘和一些在军区的叔叔大爷们讲。他们说,爹是个大英雄,为了保卫国家,英勇地没了。
小时候的左太北并不明白“牺牲”这个词到底是啥意思,就感觉它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,因为每当大人们提到这个词,脸上都会露出特别伤心的表情。
等左太北年纪再大点儿,她才真正明白“牺牲”这俩字有多重。
她老爹左权,是我党抗战时候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。那时候,左权将军才37岁,为了帮大部队逃跑,在山西辽县跟鬼子干仗,结果英勇牺牲了,他这辈子,就这么遗憾地结束了。
不少人都曾这样想,要是左权没牺牲,等新中国成立以后,他肯定能获得“开国大将”的荣誉。
左太北曾提起,她父亲的一生虽说时间不长,但真的是既精彩又辉煌。
左权18岁那年,就觉得人生不能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下去。那时候,咱们中国正遭难呢,急需有人站出来。他就去了广州,先考进了孙中山先生办的陆军讲武堂,没过多久,他又转学到了黄埔军校。
在黄埔军校的日子里,左权深入学习了各种军事知识,而且跟陈赓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。陈赓聊起左权,老会说到他们在黄埔军校那会儿,两人睡在一张床的上下铺,关系特别好。
1925年1月份,左权在陈赓的引荐下,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。从那以后,他踏上了虽然短暂但光芒四射的共产主义革命道路。
党组织对左权非常看重,入党不久后,就安排他到苏联很有名的军事学校——伏龙芝军事学院去进修。
左权学完东西回来后,真是没白学那一身本事。抗日战争一打响,他就当上了八路军的副总参谋长这些重要职位。
左权领导的黄崖洞保卫战,在1941年后被军委赞誉为反‘扫荡'的典范之战。
这场打仗,日本鬼子丢了快2000个厉害角色,而我们这边牺牲的人数只有他们的六分之一。在那种敌人强大、我们弱小的时候,这种情况真的很少见。
在太行山区,左权不仅忙着自己的事业,还意外找到了真爱。多亏了朱德夫妇的介绍,左权和刘志兰认识了。两人一见面,感情就升温得特别快。左权被刘志兰那种既不自卑也不高傲的性格给迷住了,而刘志兰呢,她早就听说过左权的英勇事迹,心里头对他满是钦佩。
最终,在朱德元帅的安排下,两人喜结连理,开始了他们美满的婚姻旅程。婚后没多久,刘志兰就给左权添了个乖巧的女儿。这事儿一传开,彭德怀元帅高兴得不行,专门发了封祝贺的电报,还亲自给这小丫头起了个名儿,叫“太北”。
为啥会取名“太北”呢?
左太北这个名字的由来挺有意思的。1940年,她在辽县出生,那地方正好在太行山的北边。而刘伯承的儿子呢,因为生在太行山,就直接叫刘太行了。所以,大家就想啊,左权将军的女儿,出生在太行山的北边,干脆就叫左太北吧。
那时候,跟左权在同一个战区的人心里都明白,左权其实特别疼爱他女儿。一有空闲,他就粘着女儿不放手,总是把她搂在怀里,一遍遍地叫着:“太北,我的小宝贝太北…”
但那时候是战争频繁的时候,左权待的地方老是被敌人骚扰。为了确保妻子和女儿能平安无事,左权只能狠下心,把她们送到延安去安顿。
去延安的路上,左权专门找了个摄影师,拍了一张全家的合照。可谁也没想到,这张合照竟然成了他们一家三口的最后一张合影。
【“太行之子的成长之路”】
命运总是爱捉弄人,左太北还不到三岁那会儿,一颗炮弹突然袭来,就让左权年纪轻轻地没了命。刘志兰从此没了丈夫,左太北也再没了爸爸。
左太北在父亲离世后,就跟妈妈搬进了党中央专门给烈士孩子弄的育儿所。在那里,左太北得到了好多人的照顾,特别是彭德怀老总,对她特别好。因为左权以前是彭老总的重要帮手,两人关系铁得很。左权一走,彭老总心里头别提多难过了。
彭德怀将对左权的内疚全都转移到了对左太北的疼爱上,在左太北没了爸爸的那些日子里,彭德怀填补了这个空缺。他像亲生父亲一样,给了左太北满满的爱和温暖。
后来,刘志兰因为工作需要,得调到包头那地方,那边教育条件可不怎么好。彭德怀见状,二话不说就把左太北接到了自己家里,还跟她说:“太北啊,以后你就把彭伯伯这儿当家,有啥事儿,不管大小,都跟伯伯讲。”
左太北得到了彭德怀夫妇特别周到的关照。彭德怀不光承担了左太北的学费、住宿还有日常开销,而且常常找时间跟左太北聊天,帮她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和疑惑。
左权虽然没能陪着左太北长大,但他用一种特别的方式,给左太北留下了永远都用不完的精神宝贝,那就是11封特别珍贵的家书。
左太北跟她老爸其实没咋多待过,但她从老爸写给老妈的信里,感受到了老爸对她们娘俩的爱。不过那时候世道乱,谁也别想躲过去。老爸虽然没了,但他做的是为了国家大事。
作为老爸的闺女,我觉得自己得挑起大梁,跟老爸一样负起责任来,还得亲自去做,把老爸那股子精神给传下去。
左太北深知这一情况,她从没抱怨过缺少父亲的陪伴,而是决定要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。
她学习上特别拼,成绩总是排在最前面,跟同学们相处也一点不傲慢。她知道妈妈一个人养她不容易,所以一有空就帮妈妈干家务,想让家里的经济压力小一点。
她上小学那会儿,赶上儿童节,因为表现出色,被挑中作为八一学校的儿童代表,去给毛主席献上鲜花。
当毛主席得知她叫左太北,父亲是左权时,脸色变得沉重,心里头挺不是滋味。但当他听说左太北现在生活得还不错,心里这才稍微好受了点。后来,两人还特意照了张合影,这张照片对他们来说非常珍贵。
【女承父志,报考军校却受阻?】
时间过得飞快,左太北在彭德怀的呵护下一步步成长起来,一眨眼中学时代就结束了。当别的同学还在为将来的职业选择犯愁时,左太北因为受到左权和彭德怀这两位“老爸”的熏陶,心里已经有了主意,她打算报考军校。
那会儿,哈军工可是顶尖儿的军事学校,这学校啊,是陈赓大将军亲自建立起来的,是好多想当兵的中国人心里头的圣地。
不过想进哈军工可没那么容易,成绩得好得不得了,身体条件也得过硬才行。
同时呢,政审这块儿也是把控得特别紧。
左太北从小就很努力,学习上一直都很用心,成绩总是在班上数一数二,而且她平时也很重视体育锻炼,从不偷懒。因此,当她提出要报考哈军工的时候,大家都非常赞同,都觉得她肯定能考上。
没想到的是,左太北居然在政审那关被刷下来了,这事儿连她高中时就读的附中校长都惊讶得不行。也因此,才有了后面左太北去探望陈赓的那一幕。
陈赓将军听说这事后,也非常上心。打从抗战那会儿起,党中央就特别关心烈士留下的孩子们,管他们的生活和成长。现在左太北,这个烈士的孩子、将领的后代,竟然因为政审过不去,上不了大学,这简直太离谱了。
经过一番细致的探查,陈赓总算是把事儿给弄明白了,结果却是出人意料,原来是个大误会。
他喊过左太北,和颜悦色地问:“太北,想不想知道为啥政审没过啊?”
左太北摆了摆手,她考学的每一步都是严格按照规矩走的,就是想不明白到底哪儿不对劲。
陈赓咧嘴一笑,把事情的原委缓缓说了出来:“问题出在你多写了一个社会关系,你把二伯左棠的名字也给加进去了。”
在填那个社会关系表格时,左太北写上了她从未谋面的二伯左棠的名字。结果,这位二伯左棠以前当过国民党的军官,所以他的政审就直接被刷下来了。
聊到为啥在资料上写二伯,左太北直率地回答:“要实心实意对党和国家好,所以在写亲属关系那块儿,我就一股脑儿把自己知道的亲戚都写上了。”
陈赓听后也是乐不可支,直说自己的小侄女真是太实在了。
左权很早之前就因为站队的事情,跟二哥断了联系,几十年来,两家人就像是陌生人一样,一点交集都没有,可以说是完全不相干的两家人。
陈赓特别看重左太北那直来直去的性格,他跟左太北说:“我从你身上看到了你老爸那股劲儿,像你这样的小伙子,哈军工肯定会要的,别担心!”
【太行山般的精神】
进了哈军工的左太北,真是没白费老爸们的期望。她每天都拼足了劲头学,别人学个大概,她却要学到精通。
同时呢,左太北在学校里特别朴实,从没炫耀过自己的背景,一直到毕业,同学们压根儿不知道,原来左太北是左权将军的闺女。
在上学那会儿,左太北碰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沙志强。她从没在意过沙志强是穷苦农村出身,就觉得他这人实在又肯吃苦。等两人都完成学业后,很快就携手步入了婚姻的礼堂。
为了纪念爸爸左权,他们给刚出生的头一个孩子起了个名儿,叫左湘。
左太北是在太行山的怀抱里降生的,她身上带着那股子太行山的劲儿。她做事稳重,待人宽容,就像那大山一样,沉默而深沉,从不显摆自己的功劳,也不去争抢什么风头。她的性格,就是大山最好的写照,实实在在,不张扬。
左太北一辈子都秉持着那种坚韧不拔的品格。毕业后,她踏进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大门,在那里,她持续为国家的进步贡献力量。她专业技术相当扎实,带着我国的航空队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大问题,推动我国航空技术快速前进。左太北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她从来不用老爸的名声来给自己捞好处,相反,她对谁都很友好,特别是对单位里的新同事,她总是乐于伸出援手,帮了不少人。也因此,她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。
左太北从没忘掉自己的老爸,心里也一直装着老爸牵挂的太行山老百姓。她总是惦记着太行山的人们,手头一宽裕,就会拿出一部分钱来,去帮扶那里的贫困家庭。因为有了她的帮助,好多太行山下的孩子有了更宽广的未来。
这弄得左太北生活挺拮据,所以后来国家让干部买房时,左太北和老公沙志强俩人得东拼西凑去借钱,费了好大劲才买下一套四十多平米的公租房。
房间里头的装饰挺朴素的,除了一大堆书,就只有几张木头桌子和一个看上去有点旧的沙发。
很多人见到左太北时,都惊讶得不敢相信,她竟然是左权将军的闺女,还做过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计划司的副头头。
左太北一直坚信,心里头充实比啥物质都重要,金山银山也比不上能帮到别人一把。
左太北晚年退休在家,天天就围着诗书打转。这回彻底闲下来了,她打定主意要整理老爸留给自己的那11封信。她想让更多人了解老爸的事迹,把老爸的精神传下去...
【结语】
2019年6月25号,左太北在北京因病去世。没过几天,她的追悼会上,左家的后代们都来了,还有很多当年受过她帮助、走出太行山的人也都特地赶来表达哀思。
大家围在左太北的棺材旁,都安安静静的,泪水滑落,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哀伤和对她的深深怀念。
左太北一辈子都在为咱国家的航天事业使劲儿,真的为这行当立下了大功,她值得咱们每个人打心底里敬重。看她那样儿,你就知道啥叫好人家出好孩子,烈士的精神在她身上那是活生生地传下来了。